2018年12月8日星期六
64岁的湘江宾馆,动了。
12月28日,上午10时,长沙空中飘着柳絮般的雪花,朋友圈里都是拍雪比赛,长沙开福区中山路依旧车水马龙。
而大家不知道是,在巷子深处,那栋有着60多年历史的湘江宾馆,在经历了40多个小时,100余名工人的努力,向北平移了35.56米,稳稳地“停靠”在预定位置。
60多年的老建筑,为什么要平移?总重量约5000吨、整体平移35.56米,如何保障它平移的安全?背后有什么样的技术支撑?走进中山路48号,揭秘湘江宾馆是如何实现平移。
作为长沙最早的三星级宾馆,湘江宾馆建于1954年,曾是湖南省接待外宾的首选之地。2002年,长沙市公布了35处“第一批近现代保护建筑”,湘江宾馆名列其中,2010年,湘江宾馆中栋又成为长沙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近现代保护建筑位于中山路的繁华地段,在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些“历史标签”?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的有了新的考量—平移。
2010年10月,长沙市住建委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就湘江宾馆中栋的保护展开了专题讨论,发布一份《湘江宾馆中栋平移保护方案可行性论证报告》,当时确定将公馆向北平移43.5米,以在保证湘江宾馆改造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原样保留公馆建筑。
对老建筑采用平移保护,既能保留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又保证了城市的不断更新。
经过专家组对建筑进行多次论证,最终选定了“整体平移”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平移工程由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及湖南大兴加固工程有限公司采用最新的平移技术实施。
两大矛盾
湘江宾馆平移工程,是国内近现代保护性建筑平移工程中规模最大的建筑之一。其平移难度可见一斑。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陈大川介绍,此次平移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两大主要矛盾。
一个大的矛盾:文物建筑原貌的保留与结构平移过程及后期正常安全使用的矛盾。现有的结构加固技术很多,对老旧房屋和破损房屋的处理都非常有效,但大多会对建筑外观产生一定影响,文物建筑是不允许破坏其建筑风格的,尤其是外观,这就为加固技术提出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个大的矛盾:湘江宾馆的基础是砖柱独立基础,上部是带转换梁的砖混结构,这样的基础,抗弯能力很差,且与上部结构相比刚度很小。平移过程中的扰动极易产生危及整栋结构的破坏,因此必须解决好平移过程产生的扰动与结构安全之间的矛盾。
三大技术
为解决这两个主要突出矛盾,此次平移过程中,在常规的施工技术基础上,采用了三个关键技术进行综合优化处理。
牵引技术
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总重量约5000吨!平移的时候采用什么方式、实现这个庞然大物的“乾坤大挪移”?与传统平移技术的顶推方式不同,这次采用的是拉、推结合的方式。使用了15个千斤顶,其力量相当于3000人同时向前拉引。移动速度控制在每小时一米以内,确保建筑平移过程中的整体稳定,不出现偏移、变形。利用钢绞线固定在房屋新基础一端,牵引加力端设在房屋轨道梁上,用带伺服能力的同步千斤顶张拉钢绞线,千斤顶推动房屋移动。这样解决了顶推方式中后力支座位置不断变化的弱点,有效保证了平移过程中的位移同步和行进过程稳定可靠。钢筋网复合砂浆加固樯体技术利用高强砂浆和钢筋网加固砖砌体,使墙体的强度提高,刚度增大,为平移过程中基础和墙体提供足够的抗变形能力。
监测技术和材料技术
实时监测技术,了解平移过程中各关键部位的应力应变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技术措施进行调整。平移就位后,老建筑如何与新基础快速牢固地接合?利用高性能混凝土对房屋与新基础连接,可在短时间内使房屋与新基础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到位后房屋的安全使用。
长沙市高新开发区麓谷大道627号麓谷新长海中心A1栋1007
18973157687
Copyright ©2013- 湖南省木兴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Hunan MUX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备案号:湘ICP备2022009583号